预警
本文包含对 Remember11 -the age of infinity-(无限轮回的时光,简称 R11) 故事情节的分析,同时大量涉及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术语,阅读前请确保具备最低限度的相关知识。 R11 实际上可以算本格推理游戏,请自行权衡被剧透的后果。
R11
脱出
有 Ever17 -the out of infinity-(时空轮回,简称 E17)的珠玉在前,我对 R11 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经过两天一夜十多个小时的努力,打通了双 GOOD END 以及 End 28 仍意犹未尽。 第三天尝试了各种选项,还是没能找到那本应存在的第三条 self 线。 折腾许久,看了全 tips、年表 (顺便吐槽 PSP 版所谓「关键语音」解锁居然要 100% 文本既读率,有的选项伏笔跨度非常大,并且经常需要切换视角,着实有点折磨人) 和剧情解析,恍然大悟:
这里就不连篇累牍冒充 in 学家1分析 R11 的谜题了,加之我对 cure 理论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实在是力所不逮。 许多关键信息其实在官方简体中文设定集中都有所披露 (顺便吐槽一句,繁体设定集比简体的差太多了……), 不过最狗血的莫过于标题 11 的意义。
TB 光盘
在 R11 中,作者通过接连不断的冲突来隐藏故事暗线,设计非常巧妙, 而且理论框架经得起推敲,这点非常不易。 虽然真正推敲到最后,剧情中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不能免俗:TB 光盘的存在。 在庞大理论框架的背后,这个 deus ex machina 得不到任何解析。
虽然简中设定集 P81 提到光盘和悠尼睡衣都是悟准备的,「因此可以认为其作者也是悟」, 即是未来的悟制作,用于向过去的悟提供指示和完成计划需要的关键信息; 但该设定集中 P86 对黄泉木有一段描述: 「而且根据资料卡莉在 2012 年时是 27 岁, 这样算来她生下润一的时候应当是十四五岁,黄泉木当时是 23 岁。 这已经违反了某些法律条例,而黄泉木实际上在这方面似乎也相当有经验。」 实际上,官方 Drama CD 广播剧 第一话 Rebirth 中提到,黄泉木并非润一的亲生父亲, 并且根据后续心理分析,应该是黄泉木彼时坠入爱河,主动要求喜当爹。 Drama CD 发行于 2004 年 5 月 19 日, 而简中设定集作为初回限定版特典,发行于 2008 年 11 月 22 日,出现这个错误还是有点不应该。 由此我判断 TB 光盘的作者也存疑。
更何况,即使 2001 年悠尼转移到 SPHIA 携带的 TB 光盘真的是悟做的, 优希堂计划开始前悠尼在 2001 年独自获救时手上的 TB 光盘作者仍然无从知晓。 我更倾向于 cure 理论的观点:可能 TB 光盘其实只是一张普通光盘,但因为 self 的观测干涉了 R11 世界,光盘里才真正包含了数据。
荣格心理学
抛开 E17 和 R11 孰者更优的问题不谈2,R11 最让我佩服的是其中每个主要人物都严格对应荣格心理学模型中的代表性原型:
人物 | 原型(Archetype) | 拉丁语 | 英语 |
---|---|---|---|
心 | 男性心中隐藏的女性倾向 | Anima | |
悟 | 女性心中隐藏的男性倾向 | Animus | |
犬伏 | 实施邪恶行为的冲动 | shadow | |
悠尼 | 永远的少年,想像力丰富,具有独创性,但是却缺乏持续力 | Puer aeternus | eternal boy |
悠尼 | 无秩序的精神 | trickster | |
黛 | 人格面具🎭(就是那个人格面具!) | Persona | |
黄泉木 | 父权形象 | old wise man | |
卡莉 | 母权形象(大多数时候是圣母,但也可能黑化) | great mother | |
玩家 | / | self |
非常可惜凉荫穗鸟的剧情被砍了3,甚至在故事明线中(由于患上了急性失语症)几乎没有存在感。 但穗鸟身体出现的章节标题为 Another shadow,最后一幕为 Hekate,是暗线(另一轮转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严格来说,self 并不是原型(archetype),而属于最浅层的心理架构,这里列举出来只是为了尽可能将人物填充进表格。
荣格的心理架构层次(由浅到深):
- 意识(自我 / self / ego)
- 个人无意识(情结 / complex)
- 集体无意识(原型 / archetype)
心理学非常「玄」,但是这种时不时被批判成「伪科学」的「非科学」4和相当唯心的 Infinity 系列契合度确实很高。 坦白地讲,哲学发展到今天,依然解决不了哲学基本问题5,是非常可笑的。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所有「称职」哲学家的最终归宿都是脑科学(以及心理学等旁支学科)。
永久性解决唯物唯心争论的唯二方法:
- 物质层面研究(彻底了解人脑机理,并掌握从无到有的思维制造方式 / 赋予无生命体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 精神层面研究(彻底了解人类心理,并实现「移魂」)
回到 R11,游戏中只不过选择了后者。 诚然,用万能的 cure 理论来解释非常省事,并且符合系列主旨。 由于 self 的观测,R11 的世界线发生了变动。 而且干涉不光能影响男女主(在转移之后停留在原地的意识),还能影响周围人。 比如 self 想食中式盖饭🍛,并干涉主角做出选择,其他人的选择也意外重合。 但这样就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主体框架(虽然也没写完,而且本来就是从其他企划魔改的)。
人性本源
人性
谈及人性本源前,需要明确「人性」的定义,但这似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事实上,关于「人性」是否存在都尚有争议,定义又从何谈起。
东西方对人性认知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让人望而生怯。
就神话而言,东方(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神性格非常单一,妥妥的扁平人物。 人有七情六欲,「食色,性也」。 但对于神而言,需要抛弃所谓杂念,强调服从和集体主义。 偶尔有神触犯天条,那也是自甘堕落,关个几百年,也就(至少表面上)安分了。 神与人有着严格的区分,最多就是神的后代(本质是神/人),绝不会出现所谓的「半神」。
而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所谓「神」,其实只是「超人」🦸🏻。 除去各种各样的神迹和让人迷惑的变成山羊日花姑娘, 男神女神犯错都是家常便饭(不是全奥林匹斯山的神都会犯的那种), 还会在搞外遇的时候被原配设计抓住,让众神围观。 众男神甚至还觉得多上三倍围观群众也血赚。
西方认知中的「人性」和「神性」概念是非常模糊而且多变的:
- 要中世纪了,就「存天理,灭人欲」,还鼓吹购买赎罪券以弥补原罪;
- 要文艺复兴了,就强调人性光辉;
- 要打击一下邪教,削弱神性光环,就讲讲堕天使和希腊罗马淫乱史;
- 要强调信仰「正统」,自己根正苗红,就美化神性,君权神授。
从现代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承认人性,但不承认普遍抽象的人性。 人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只有从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出发,才能得出对人性的正确解释。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各有各的人性,只有斗争才能解决,不可调和。
而有的谚语则认为: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民主是必须的; 正因为人性向善,所以民主是可能的。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 则内部都不统一,性善性恶, 乃至无善无恶,既善又恶, 不说争夺话语权,光话语都被说完了。
婴夜啼
R11 的 tip 96 婴夜啼有一段非常可怕的描述:
“婴夜啼”的现象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
所谓的“婴夜啼”就是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婴儿的情绪突然间变得很差,因而吵闹或是在夜晚啼哭的一种症状,目前的解释认为这是一种因为婴儿自律神经失调而引起的神经异常兴奋现象,但详细的原因仍然不确定。
有一种说法是,说不定是因为婴儿有非常鲜明的自我意识,但是却没有办法很好地操控身体,因此才会积累非常大的压力、感到烦躁甚至哭叫。
因此,对于大人来说,看起来就像是无缘无故哭闹一样。
也有一些医生的看法是,假设给了婴儿可以自由控制的身体,他们就有可能会变成冷酷的杀人恶魔。
这是因为他(她)们并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所以可能会依照本能而不断杀戮。
而且幼儿也是相当残酷的,往往可以毫不犹豫地杀死生物,并且还把这当作是游戏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增长,大概到三岁左右时,人就会开始可以从别人的立场思考,建立对别人的同情心。
也是在这个时侯开始学习到绝对不可以对别人做出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也许人类的婴儿比其它哺乳类动物的体力要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虽然这对婴儿的生存有着不利的影响,但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反而会让成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吧。
与其它所有的生物相比,人类的本性是最为残暴的,也许人类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进化的路途上不受这种内在的残暴本性伤害,所以才会去建立文化,利用教育来提升精神修养,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同时,精神尚未发达的婴儿之所以会缺乏体力也可以想作是在自然淘汰的情况下造成的结果。
“婴儿夜啼”是一种本能欲望的展现,所以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的本性。
那是一种疯狂的呼喊,同时也是对于降生在世间的一种哀切的叹息。
在游戏中双胞胎婴儿通过转移实现了许多怪异举动, 同时由于没有是非观与社会伦理,就像悠尼在飞机上和 TB 玩一样, 意识转移到悟身上的男婴随手拿刀捅死了榎本(墨镜男),对方都死了还一直捅啊捅, 后续又把客厅砸了个稀巴烂,然后累倒在(似乎已经看穿转移圈的)great mother 怀中。
包括女婴意识转移到犬伏身上,溜进悟的房间,然后在床上打滚……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穗鸟意识转移到犬伏身上,然后暗恋上悟了…… (毕竟后面还有绑绷带的剧情)
除掉一开始从钟楼落下,悟几次濒临死亡 (喝下 DMT 和 MAO 阻断剂、男婴意识控制的悟被女婴意识控制的犬伏淹死在浴缸) 合着全是婴儿干的。 真就和 tip 96 里说的一样,没有养成同理心的婴儿很脆弱,其实是为了保护成年人。
保护法
说到这里,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用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伤害的, 不是用来保护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未成年人渣的。
民法典和刑法中已经对所有人提供了很大程度的(预防的)保护和(滞后的)惩戒, 而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用于对未成年人提供额外的保护, 但不能过度减免原有的本就滞后的惩戒。
当然,法律对于 R11 中犬伏那样的拥有多达 11 种人格的 DID 有单独的规定这也是合理的。 毕竟对于 C、H 甚至于 F 和 D 人格而言,让 ta 们共同承担 J 和 K 人格的过错, 这种做法确实有待商榷6。 话虽如此,用理性框架来限制人性还是太困难, 真・圣母卡莉遇到这种情况都制定了内海计划,离美狄亚只有一步之遥, 也就荣格心理学中的 old wise man 能够接受现实了。
街
虽然 KID 和 Chunsoft 没什么关系,但毕竟倒闭之后 Steam 游戏都是通过 Spike Chunsoft 发行,最后想再讲讲 Chunsoft 在千禧年间推出的「音响小说」街~命运的交叉点~ 中的隐藏角色 ── 青虫。
[该部分写作未完成。]
意识流
本文的大纲撰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而非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的表现。 在构思阶段,我直接根据意识流提炼关键词,并加以记录,以便写作时回溯想法。
以下是按顺序记录的「意识流」:
从 R11 到荣格心理学到人性本源
剧透预警
原罪
tips 最好通关后看
未成年人保护法
性善论
东西方对人性认知的差异
人性?神性?
deus ex
街 machi - tragic flaw - 青虫
个人/集体无意识
指熟悉 infinity 系列的玩家 ↩︎
我的观点是,如果玩家愿意花时间去梳理年表事件,阅读 tips,乃至了解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和 cure 理论,R11 还是比 E17 的立意要高上不少的 ↩︎
游戏开发早期叫做 Hotori Kusuda,-tori Kusuda 用于对应 trickster,但 Kusuda 的名字最终被赋予悠尼,所以悠尼在表中占了两行 ↩︎
常见的非科学有文学、艺术、宗教、纯数学、技术等等。科学与非科学只是一种分类方式,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详见 科学是什么?——兼谈“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和一些常见谬误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唯心唯物孰对孰错的问题 ↩︎
虽然这么说,但 SPHIA 里的自由度可太高了,家里蹲乐园了属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