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毫不夸张地说,2023 年是小学暑假以来游戏玩得最疯的一年。虽然大学期间也玩得不少(年均 300+ 款游戏),但一年间四位数的通关数量还是想都不敢想。顺带一提,本文中的「游戏」并没有完全包含这一年里游玩的「视觉小说」,基本不含「Galgame」,有缘可能再单独写一篇 gal 的年度总结。
消费
需要注意这里只统计纯粹的游戏消费,主机、手柄/摇杆等外设并不计入。
项目 | 数值 |
---|---|
毛支出 | 1900+ |
净支出 | 1100+ |
共计 | 282 |
游玩 | 216/222 |
综合游玩率 | 97.30% |
本体游玩率 | 97.26% |
DLC 游玩率 | 100% |
最高单消费 | 夏日课堂 2+3 合集 艾莉森与新城千里 (PS VR, ¥280) |
虽然 23 年游玩游戏数以千计,但并没有体现在消费这一项上。
一方面是许多复古游戏卡带难觅,而模拟器支持完善,ROM set 收录全面,像少数 SFC 游戏甚至还有民间魔改的 MSU-1 版 1(强烈推荐 MSU-1 版天地创造,是目前除了 46 亿年物语和心目中的永恒第一超级马里奥世界我唯二打出 10 分满分 SFC 游戏,连众神的三角力量都只能让步),需要在「实机体验」和「现代强化」之间追求平衡;
另一方面则是游戏「载体」本身可能早已成为历史,这里的「载体」不光指狭义的卡带、光盘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介,也包括雅达利、南梦宫等厂商的诸多街机 2,更不用说像 BS 火纹阿卡内亚战记 3 这种只通过 SFC 卫星(通常简称为 BS-X,欧美称为 Satellaview其实就是转写的罗马音)传输的「幻之作品」。
后者听起来可能颇为遥远,举个最近的🌰️:Taito 在 2023 年 12 月 14 日发行的 Taito LD Game Collection,其中带有经典游戏 Time Gal4 的续作,但仅限限定版,并且不包含在实体卡带中,而是一张有兑换码的卡片,并且不单独售卖。简单来说我很难为了实体独占的数字版兑换码去买一个包含了三部 40 年前作品(高清复刻)的限定版 _(:з」∠)_
BTW,这部 Time Gal Re:Birth 的剧情意外得还不错(虽然仅日语,而且还有那个糟心的 QTE),如果反响好后续 Taito 说不定就上架 e-Shop + 更新中文了。
此外,由于统计数据包括 PS+、XGPU 这类订阅制服务(和喜加一),考虑到我的游戏攻略速度,均价也不再有意义。
举个极端的例子,3 月入手了 PS4 Pro5,领了 11 部会免,玩了 3 部 Ubisoft+ 游戏、8 部经典游戏(由于 PSN 港服是残废,8 部均为 PSP 游戏)和 30 部 PS+ 游戏(不含会免),还试玩了剧情坑爹的战神 5。
52 部不含战神 5 试玩
而体验这全部 53 部游戏的花费是多少呢?仅仅是新用户一个月三档的 32 HKD 罢了。哪怕算上自购 + 回血的 4 部游戏、PS4 Pro 的折旧费和保留手柄的收费,也不过寥寥 700+ CNY,我不认为 ¥15 都不到的均价能代表什么。
时长
上面的 #消费 提到的内容不过是凤毛麟角,关于游戏时长和 23 年的游戏趋势,其实我在 HLTB Linear & Temporal Breakdown 中已经通过 bar chart race 视频展示过,而且侧边栏便有我的 HLTB profile,各种统计和可视化也很完整,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列几个数字,show off。
需要注意,正如我在上述视频介绍中提到的那样,初始化造成的噪声是少不了的,Steam 挂卡也会有所影响,像 Install Fee Tycoon, Explained#Cheat Engine 里提到的那样使用 CE 或模拟器内置倍速的游戏也不少,同时考虑到脚本的统计方法,数值也会普遍偏高;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包含大部分 gal 的数据(这部分记录在 VNDB),以及我直到 6 月下旬才开始确保时长数据完整,有 1900+ 游戏这块内容是缺失的,数值也可能会偏低,孰者影响大就没有统计,估计整体趋势还是偏高的。
持续 | 占位 | 重玩 | 暂缓 | 通关 | 弃坑 | |
---|---|---|---|---|---|---|
数量 | 6 | 85 | 7 | 11 | 594 | 98 |
时长 | 110h20m | 44h25m | 21h2m | 3842h11m | 176h42m |
「持续」时长考虑到包括 2024 年的数据,没有统计。 「占位」和「暂缓」其实是一类,历史遗留问题。 关于我嘴上说着 2k 游戏,实际通关数字只有不到 600 的原因,上面基本都提过。 剩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 没有时长数据(最主要的原因)
- 部分游戏只是游玩,并没有通关
- 对于「通关」的定义有分歧,实际上需要以 2023 年 6-8 月为过渡时间段分开统计,但是我懒(目前的定义是「完成主要目标」或「完全体验主要玩法」,后者主要适用于一些体育类游戏,集中玩 Wii 的那段时期我总不可能天天高强度运动 8 小时)
- 部分平台太过小众,HLTB 没有收录,我又懒得每次都手动输入(比如一众 Flash 游戏和 Obsidian 炸档导致丢失的部分 N-Gage 数据)
- 由于统计算法问题结果会偏高,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我又删减了许多(大概少了 240h)
Update: 写完 2024 年度总结 - 游戏篇#时长,用脚本跑了 2023 年的,仅供参考:
数量 | 时长 | |
---|---|---|
通关 | 2085 | 4210:17:29 |
占位 | 498 | 118:07:16 |
弃坑 | 259 | 174:14:11 |
暂缓 | 20 | 08:49:21 |
重玩 | 18 | 48:43:54 |
持续 | 1 | 03:59:00 |
全年时长 top 126:
游戏 | 平台 | 评分 | 时长 |
---|---|---|---|
塞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 | Switch | 10 | 163h13m |
苏菲的炼金工房 2 | Switch | 10 | 42h43m |
火焰纹章 风花雪月(三周目) | Switch | 10 | 38h31m |
火焰纹章 晓之女神 | Wii | 9 | 37h46m |
露露亚的炼金工房 | Switch | 9 | 37h31m |
柯南与金田一:交错的两位名侦探 | NDS | 10 | 37h |
符文工厂 4 特别版 | PC Game Pass | 9 | 34h52n |
Fate/Samurai Remnant | Switch | 8 | 34h28m |
极限脱出 ADV 善人死亡 | 3DS | 8 | 33h43m |
火焰纹章 回声 | 3DS | 9 | 31h52m |
火焰纹章 苍炎之轨迹 | NGC | 9 | 31h51m |
如龙 维新 极 | Xbox Series S | 8 | 29h30m |
看列表也知道我是任豚了,不过关于各平台的说明我还是留到 #平台 吧。
Top 12 加起来便有 553h,按 8 小时工作制算要肝 69 天,按不吃不喝不睡算要 23 天,嗯,非常恐怖。不过苍炎之轨迹和晓之女神是 Dolphin 2-2.5 倍加速打完的,柯南和金田一应该也时不时 1.5 倍速,极限脱出更不用说,回声(火纹首次官方中文)在 Citra 导入 3DS 实机存档后,在地牢探索部分应该也倍速了,这样想会稍微好一些。
不过 Xbox 和 Switch 都是实机全程手打(除了风花雪月三周目,为了 mod 是在 Ryujinx 玩的自购卡带 dump,但也没倍速,可能打了移动速度金手指),当时还以为王国之泪会出大师模式 DLC,做完全情节挑战、最强装备 & 素材、四英杰武器、女神像 & 魔人像、全石碑解读、全神庙和全贤者的遗志就放一边了,没想到青沼欧吉桑说已经尽全力不会再做 DLC,春节可能重返海拉鲁。
顺带吹一下,火纹是 14 禁三周目带继承超难经典教会线,21 和 22 年各通关了一周目和二周目,没想到剧情大头(特别是主角身世之谜)都在教会线:
- 禁凹点,自然成长
- 禁 DLC
- 禁刷级,不能使用奶妈刷奶等方式进行刷级
- 禁刷熟练度,不能蹲小树林用生锈武器的方式进行刷熟练度
- 禁刷专精,不能蹲小树林用生锈武器的方式进行刷专精
- 禁联网留级生
- 禁课题协助
- 禁能力药,不能使用任何属性药(包括种植园种出来的)
- 禁横转,只能选择直线型的转职路线,无法通过横转进行白嫖属性的操作
- 禁用神器,包括金武器和银武器(不含秘银锻造的普通武器)
- 禁用骑士团
- 禁双主角
- 禁悔棋
- 禁限定纹章(忘了什么意思,可能是指二周目开启的可兑换纹章饰品?)
有游戏时长和评分的 362 款游戏,平均分 7.989/10,乍一看高得离谱,不过一般垃圾游戏我就直接加到弃坑那栏,不会评分,存在幸存者偏差,7 分以下的作品只有 29 部,10 分满分的作品却有 38 部。
需要解释一下,这里受噪声影响非常大,处理前的数据中 7 分以下刚好 100 部,满分作品只有 43 部。不考虑时长的话,573 部评分游戏的平均分是 7.565,这个数字才是比较合理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我在 HLTB 的评分会比心理评分高一档,对视觉小说而言更甚,偏高也是正常的。
平台
写到这儿应该已经五千多字了,实在是有点累,后面就稍微偷个懒,打破自己的规定上几张图。
PC
首先是老大哥 Steam,今年其实没怎么关注这方面,没想到数量还是比去年翻了一番,只贴个国区的图,阿俄小号不作展示:
Epic 相对玩得少,印象深刻的只有四部:
- For The King,和朋友联机打了一年,剧情才过半= =
- 侍魂 NeoGeo 合集,相当良心的移植
- 影子战术:爱子的选择,作为 DLC 转续作,Steam 的价格实在是让人高攀不起,更不用说原作量大管饱、物美价廉,还是包站常客,免费送都不知道多少次了,Epic 一月份送完就火速通关。可惜不知道是否受发行商 Daedalic Entertainment 制作的魔戒:咕噜™ 影响,开发商 Mimimi 即将倒闭,很难看到将军一行人的后续了
- Model Builder,虽然不是胶佬,但在 CJ 期间(again)逛了趟百联 ZX 的万代魂,大大小小的模型见过不少,更不用说 CJ 上的 1:1 高达,在尝试过国产手办后,对模型也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但拼了几套官方模型之后这种兴趣就消减得差不多了,如此简化的操作我都有点接受不能,更不用说需要打磨水口的现实版
平心而论,Epic 可能还没 itch 玩的各种 Game Jam 独立游戏多,GOG 更是一点没碰,EA 倒是过年时和朋友联机通关了双人成行,可惜是部半成品,要是把隐藏剧情那部分做完想必立意会高上不少(虽然这样合家欢属性也会大幅降低)。
PGP 只玩了 10 部,相比之下倒显得多了。有一部分单纯为了 XPA,对游戏进行简单修改之后同步存档到 XSS 上继续,并没有计入。佳作不少,但都放到 #微软 下了,此外只有 1 月打的如龙极 2 和 11 月的符文工厂 4 特别版,其他像结尾宣告居然还能做到第三部的「战场的赋格曲 2」、写完 Atlus 12 宗罪就弃坑的 P4G、训练家化身宝可梦亲自下场打宝可梦的「磁带妖怪」和除了女主大腿和屁股完全不知道看哪儿的「灵魂骇客 2」都强差人意,剩下的不提也罢。
任天堂
除了 Switch 的部分就简单提一嘴:
- Game & Watch,玩的 GBA/NDS 合集而不是 35 周年复刻版,契机是看了樱井政博的介绍视频 Game & Watch Designs (Grab Bag)(日文版)
- Game Boy,玩了 32 部但大多质量都算不上优秀,少数值得一玩的作品也基本都有其他更现代平台的移植,只推荐小德古拉(Kid Dracula)、马里奥医生(有手游)和初代卡比(Wii 版卡比收藏辑里也有收录)
- GBC,寥寥 15 部,基本是主机阉割版,只推荐 EVA 麻将、魔卡少女樱和几部瓦里奥,今年可能玩玩卡普空代工的塞尔达大地之章 & 时空之章、四狂神战记、携带电兽、孤岛冒险等等
- GBA,和 SFC 一样属于我特地避开的平台,毕竟大作频出,玩一部少一部,只玩了 20+ 部,FF 和宝可梦这种顶级 IP 不提,南梦宫的爆钻小英雄、节奏天国、耀西岛也值得一玩,黄金太阳不知道为什么弃坑了
- NDS,一代神机,还有宝可梦史上最良心的资料片黑/白 2,2 月刚通关幽灵诡计没多久就宣布要重制……游戏库相当大,只能根据高分挑着列举:
- Meteos,杀时间神器,同样有樱井政博的视频 Meteos (Game Concepts)(日文版)
- 逆转检事 1 & 2,有生之年卡普空能数到 3 吗🙁,关联文章 Ace Attorney 101
- 冒险岛 DS,是韩国的 MMORPG,不是高桥名人の冒险岛!NEXON 高光时刻,3DS 续作虽然画质飞升,但游戏性和剧情比这部要差上不少
- 天空机器人 飞向 CODA,爽快的 ARPG,80h 完美存档开局,二周目通关时存档时间已经爆表(99h59m59s)
- 诺拉和时间工房 雾之森的魔女,
Atlus 一生黑的我都认可的炼金题材作品
- 3DS,鼓捣出了 3DS Homebrew,可惜实机充电接口时好时坏,大多是用 Citra 打通的,宝可梦和火纹不提,还剩 3 个 9 分游戏(无满分):
- 名侦探柯南 幻影狂诗曲,只通关了这部,木偶交响曲稍微差了点
- 幻想生活,为了护肝打到一半特地停了等 Switch 的幻想生活 i,结果 Level5 大嘴一张就延期到 24 年夏¬_¬
- 星之卡比 三重豪华,机械星球实机黑屏 Citra 卡顿,今年有机会再试试
- FC,小时候在小霸王上玩得多,加上 2022 年从头开始重玩,整年也玩得不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就不提了,只推荐一个迷宫岛(Kickle Cubicle),2 小时即可通关,感受上世纪的巧妙构思
- SFC,#消费 中已经提到三部旷世神作,人云亦云也没意思,再推荐两个小众作品,Pilotwings(3DS 有续作)和 Undake 30: Same Game - Mario Version(主机上的连连看/对对碰,虽然早期各种冠名「上海」、「四川」的麻将游戏也是对对碰,但带马里奥的只有这个)
- N64,大部分是浅尝辄止,毕竟有更好的版本,而且此时大多数开发者也没想好要怎么运用 3D 画面,只推荐卡比 64 和初代大乱斗,感兴趣也可以尝试初代动森
- NGC,难得在机能上赢过索尼一次,PS2 1.5 倍性能,卡普空独占大作基本都移植了,游戏少而精,随便看个推荐列表就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只推荐三部作品:
- NBA Street V3,相比于其他版本,多了任天堂第一方角色,虽然人物比例比较奇怪,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动森,游戏中可以买游戏机摆放在家里,也可以买卡带,最神的是卡带真的可以插进游戏机里,而且真的可以运行
- 大乱斗 DX,一定要买个 NGC 手柄,国产山寨也没事,熟悉之后体验极佳
- 卡比 空中竞速,其中还有大逃杀模式,比 H1Z1 和七日杀要早得多
- Wii,没什么推荐不推荐的,装满游戏塞满外设的二手 Wii 也就几百块,比如今的 70 刀全价游戏都便宜,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装上 Nintendont 即刻变身 NGC,不是软件模拟,而是通过 CPU 降频使得硬件参数与真正的 GameCube 完全一致,光 48 部舞力全开一项就足以值回票价,折腾记录于 Wii Homebrew
- WiiU,游戏绑定机器的政策过于奇葩,NNID 除了联网基本没用,独占也都陆续登录 Switch,只稍微玩了几部,通关的只有 IS(火纹开发小组)做的 Pushmo World,部分游戏(比如大乱斗 WiiU,动森似乎也可以)可以和 3DS 联动的特性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同样也有记录 WiiU Homebrew
由于历史原因,我倾向于根据卡带区域来选择游玩账号,而 Switch 跨区 = 多个账号的设定搞得存档和游戏时间都很分散,官方的统计根本不够看,简单贴个美区(看今年时长应该算小号?)的,再附带一个 Switch Homebrew#Software 中提到的 NX-Activity-Log 截图:
为什么 5 月之前没数据?因为当时在用另一个号 XD,一机多号切换还这么方便,第一次启动游戏不小心按错就只能接着用那个号玩,重复几次就这样了 ( ╯-_-)╯~┴—┴
写完全文回过头来发现没有 Switch 游戏的介绍,直接参考 #时长 即可,同样也有折腾记录 Nintendo Switch Homebrew。
世嘉
关于世嘉主机其实我在 我的 Windows 软件之道#引言 中就有所提及,除了老任是靠「游戏性」一统天下,其他厂商或多或少都更推崇「技术」,世嘉和下面要介绍的 NEC/Hudson 更是把「硬件升级」这一概念拔高到难以企及的高度。当然,与之相伴的就是看一眼就让人头大的 Mega Drive / PC-Engine 家族,我就不连篇累牍地介绍了,直接附上两篇文章和其中的家族(不完全)合照,想知道图里都是什么机型就乖乖读文章吧:
说回游戏,依旧是按照平台简单推荐几个游戏:
- Master System,简称 SMS,建议直接选择如龙系列,可以收集 SMS 卡带然后在某处的机器上运行,太空哈利更是如龙常客,除此之外只推荐忍龙移植,介于 FC 版和 SFC 重制版(忍龙巴)之间
- Mega Drive (Genesis),一代神机,当年家里如果有一台 MD,想必也不会是任豚而和电软编辑一样成为世嘉粉了,大作频出,部分第一方足以吊打 SFC,Mega-CD 更是强强联手,许多作品都有移植或现代重制,NSO 中也有不少,只推荐两个,Mega-CD 产品线太乱我至今没捋顺也没玩几个就不介绍了:
- 国产工作室川普科技(嗯,就是那个川普……)战棋「封神英杰传」,也叫「封神榜」,注意和 FC 的封神榜完全不是一个游戏,虽然不如同期的光明与黑暗和梦幻模拟战,但在国产游戏中可谓 MD 第一梯队,可惜创业过半就因主机迭代而中道崩卒,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梦幻之星 4,个人钦定的 MD 第一神作,战斗配置这么优秀的设计,如今的 JRPG 居然没一个学到手
- Game Gear,其实就是便携版 SMS,只推荐两个:
- NBA Jam Tournament Edition,和 FC 最强篮球游戏 Double Dribble 不相上下
- 光明与黑暗外传
- SS,土星的 X 限定虽然臭名昭著,但实际游戏也没有多露骨,就只是单纯的露点,臆想的 18 禁原汁原味移植是不存在的,这方面其实 Switch 出过不少官方模拟,跨过技术门槛还可以 DIY,效果超越现存的其他模拟器,简单推荐几个:
- Asuka 120% Limited Burning Fest,日版叫 あすか 120% リミテッド,JK 版拳皇,手感优秀,满分佳作
- Saturn Bomberman,画面精致,地图甚至全是拼在一起的,如果不是关卡制可以自由走动,这甚至算得上开放世界
- 恶魔战士,也叫 Darkstalkers 3,卡普空做的格斗街机
- Magical Drop 3,除了短各方面都很完美
- 数不清的美少女麻将,只挑一个的话我选择麻雀同级生
- DC,世嘉遗作(不算没发售的海王星和冥王星),实机搭配物理外设操作方式挺多样(游戏内拍照保存到 VMU 的设计很不错),好玩的不少,但和 SS 一样,基本都在各平台移植了个遍,因此我也一直在纠结到底哪个才是最佳版本,随便推荐几个:
- SGGG 世嘉嘉嘉,世嘉是真的喜欢自黑,感兴趣也可以玩海王星系列
- 永恒的阿卡蒂亚,当时的游戏是真的喜欢飞艇= =
- Capcom vs. SNK 2,人物众多,自带招式表
- 斑鸠,在 STG 最强机
(虽然现在已经易主为 Switch)上的最强 STG,机制简单到五分钟就能上手,但版面设计惊为天人,Xbox 阿根廷区可以白嫖 - Virtua Tennis 2,N-Gage 版体验很糟糕,但 DC 版相当优秀
- Sonic Adventure 2,震撼的视觉效果,Steam 有移植
- 死或生 2,
某秘笈
NEC/Hudson
依旧先附上 PCE 家族合照:
只简单玩过几个 PCE、PCE-CD 和 PC-98 的游戏,因为 HLTB 对 PCE 家族的区分度很低,记录得不是很详细,后续可能单独出一篇介绍。除了 PC-88/PC-98 上耳熟能详的东方和各类 18 禁 gal,PCE GT 掌机也相当有意思,直接支持所有 PCE 家用机游戏卡,前无古人,后来者 Switch 可能算半个,但那是把掌机和家用机合并了,而不是单卡带支持双平台。同期的日本业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种稀奇古怪的平台,目前只接触过富士通的 FM Towns 和夏普的 X68000,玩过的游戏也只有个位数,不足为外人道。
说到游戏推荐的话,PCE 本身就是以大尺度和街机移植闻名,只推荐几个:
- PCE-CD 的「恶魔城 X 血之轮回」,不容置疑的最完美版本,PSP 的 2.5D 版本要差上不少,虽然 PS4 也有合集,但画面表现还是逊于 PCE-CD
- PCE 新冒险岛,这个确实是高桥名人的冒险岛,应该不会和 #任天堂 里的韩国 MMORPG NDS 改编游戏搞混
- 初代心跳回忆、棉花小魔女、噗呦噗呦,平台均为 PCE-CD
索尼
首先要说明我一直不是很喜欢索尼和刻板印象中的索🐶,下文哪怕是推荐也可能带有嘲讽语气,无法接受的请直接跳到 #微软。
- 初代 PS(下称 PSX),当时的业界也没想到,一个(相对于世嘉和 NEC/Hudson 而言的)门外汉,靠着帮任天堂开发还抢了名字的产品能和老大哥平分天下,可惜现如今 PS5 想靠 SE 的 FF XVI 再一次力挽狂澜的美梦破灭了,玩了 30 款,但都质量平平,唯一感兴趣的异度装甲没做完也不好评价,反正我是弃坑了
- PS2,所谓的「家用主机之王」,销量全靠阴曹地府,建议早日承认失败,为新王 Switch 加冕,国行很有历史意义,但也就这样了,所谓庞大的游戏库让我感兴趣的都填不满一双手,只推荐 2 款:
- 神之手,操作诡异,但上手后其乐无穷,推荐阅读 被误读的三上真司与他的『神之手』
- 李连杰 荣誉之战 义气,粤语配音,剧情尚可
- PS3,大多是官方中文非常给力,但三世同堂、一路移植到 PS5 的作品不在少数,玩得少而精:
- Top Spin 4,网球游戏,和 DC 的 Virtua Tennis 2 一样强力推荐
- ICO™,城堡迷踪,额,这个不光是三世同堂那么简单,实际上是 PSX 转 PS2 独占,PS3 HD,PS4/5 向前兼容……一饭五吃,恐怖如斯
- 奥丁领域,香草社又一中看不中用作品,但比公主皇冠要强
- 真高达无双,量大管饱
- PS4,#消费 中已经提及,其中很多都被我称作「4K HDR 双杜比无聊看风景游戏」,基本都是坐吃山空,没有多少创新,只推荐几款有点微创新的:
- 神秘海域 4,PS4 最强游戏,我认定的唯一满分作品,不过中途也有不少无聊的地方
- 对马岛之魂,虽然没什么创新,根据敌人切换架势到后期都成了肌肉记忆,只有武士刀的攻击方式也非常单调,但运镜和叙事(不是剧情)都是顶级,比强行追求一镜到底而让玩家在国度的国度无限循环的战神 4 要好得多
- 重力异想世界,移植冷饭,但正是这款游戏让我意识到 DualShock 4 还有陀螺仪功能(虽然视角转换一如既往做得很烂)
- 合金装备 V,独占中文的策略真是低劣但有效 :)
- PS VR 的夏日课堂,虽然交互一塌糊涂,画质也渣得不行,但这已经是光剑(和 VR Chat)之外最好的 VR 游戏了 ( ͡° ͜ʖ ͡°)✧
- PS5,自带的小机器人很不错,我至今都认为 1-2 Switch 应该是 Switch 内置游戏,不然真的没人知道右 Joy-Con 还有 AR 红外摄像头,除此之外么,想玩的 FF VII 重生和浪人崛起还没发售呢,只有一个蜘蛛侠 2 显然满足不了我
- PSP,得益于(?)破解得早,加之有不少官方和民间移植的 galgame,在国内的知名度首屈一指,在动森和健身环大热之前提到掌机就少不了 PSP,也是我玩得最多的索尼游戏机,在已经游玩了大部分 gal 的情况下,23 年依旧高达 56 款,随便推荐几款:
- 乐克乐克和啪嗒砰,之前嫌弃是「小游戏」,上手才惊觉好玩,大呼打脸
- 合金弹头 XX,主要是 Wii 合金弹头合辑通关后的补遗
- KOLLON,日版叫 コロコロ!!ころん,旋转方块的小游戏,爆钻小英雄同款设计师,唯一的缺点是难度有点低,我玩了一下午都没死……
- 破例推荐一下几部 EVA 改编游戏,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 IP 影响力在那里,此外最推荐「街
命运的交叉点」,VNDB 标记的 500+ 游玩作品中的最强作,之前还 DIY 过 Switch 版迷你卡带盒封面,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移植或续作
全世界独二无三(打印了两份)的两张迷你卡带盒,旁边的是 罗小黑战记 众生之门篇封面(虚构游戏,MTJJ 看到请给我打钱)
- PSV,由于没有实机,受限于模拟器兼容性,只匆匆玩了 14 款,除去 gal 的话没什么推荐的,勉强推荐噗呦噗呦俄罗斯方块和 P5D
微软
写到这儿字数已经高达 13k,实在无力动笔,有机会再写写初代 Xbox、Xbox360 和基于微软架构的 MSX(初代合金装备的平台),本文就干脆贴几张图草草了事:
其他
23 年基本没怎么出门,街机自然也就玩得少,在前文提到的百联 ZX 倒是玩了几个 VR 街机,质量尚可,但性价比肯定是不行的。有空再考虑用 MAME 模拟玩玩,以及用 TeknoParrot 玩头文字 D 和 Clone Hero 玩吉他英雄。
不过 7 月底逛 CJ 间隙去了趟赛梦・微缩世界,久违地玩了玩弹珠台,没想到弹珠机都有 IPDB(The Internet Pinball Database):
大概长这样,时代的眼泪
桌游也是碰得少,桌游模拟器一次都没启动,少数玩的几个都要得益于 Switch 的世界游戏大全 51,全金牌🥇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手机端由于 Google Play Pass $1/m 的活动,玩了不少 Play Pass 中的游戏,去广告 + 无内购还是爽,特别是订阅制 + 音游,堪称绝配,开局直接解锁全曲包的感觉无可比拟。虽然玩了将近一百款,但大多是碎片时间走马观花,没有 Rotaeno 那种从操作方式就特立独行的(Beatstar 可能算一个,但纯欧美曲库实在提不起劲),随便列几个不错的:
- Neko Atsume: Kitty Collector,摆放玩具吸引各种猫猫🐱
- Hamster Town,Cut the Rope 仓鼠版,带冷却时间的全内购解锁,开发者机智
- Donut County,有🕳️就点,可可爱爱就完事了
- Cytus,三天两头限免,解锁完全曲包随便玩了几局就弃了,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判定线会动的
- 最终幻想 VII,PSX 原版移植,自带满级金手指,随时可存档,但彼时刚通关重制版第一部没多久,必然是弃坑的命运
- Tap! Dig! My Museum!,朋友打到一半弃坑,我听说之后下了一个解锁全内购,博物馆火速飞升,然后我弃坑朋友通关 ( ・ˍ・)
网页端玩了 40 款,但这个数字肯定是偏高的,实际大概要腰斩。
总结
虽然伴随着疫情和游戏界一波又一波的裁员,2023 对我、对全体玩家而言都是游戏大年,其实还有不少外设和玩过的游戏机没有时间介绍(为了写这篇文章已经花了我两天时间!),实话实说这些被遗漏的才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瑰宝,只列个清单, #有生之年 再继续:
- 万代的神奇天鹅(WS 和 WSC),在 Game Boy 还在纠结背光和续航的时候,万代已经用上了 75Hz 彩色屏幕,并且横向纵向持握均可
(我会说我是在探索这种概念机的时候才发现万代早在 20 多年前就玩腻了吗) - 万代的拓麻歌子,这东西甚至有 PC 模拟器,还不止一款= =
- SNK 的 NeoGeo Pocket(NGP 和 NGPC),与万代的 WS 同期,这上面甚至有一款双版本游戏,单纯想玩的话可以考虑 Steam 或者 Switch 的移植版(Neo Geo Pocket Color Selection)
- 诺基亚的掌机 N-Gage,产品线也有点混乱,加强版 N-Gage QD 上还有一款国产 ARPG「地狱镇魂歌」
- 步步高 4980 电子词典,其实我对只闻其声不见其机的文曲星更感兴趣
22 年重开博客以来大多文章是方法论和实际操作的介绍,很少像这篇文章一样写写自己的感想,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保持对游戏的热情,后续可能考虑公开 Obsidian 月度记录的游戏报告部分,每年都写一次一万多字的文章我可受不了。最后以岩田先生在「玩者之心」演讲中的经典名言结尾:「在名片上,我是企业社长。在思想上,我是游戏开发。但在内心深处,我仍是一位玩家。」
忘了哪里抄的介绍:MSU-1 是一个特殊芯片,从未问世,当年由任天堂开发,预计用来支持 Sony 开发的 SFC-CD,突破 SFC 读取游戏数据的最大限制,能最大支持到 4G Byte。虽然已经没有人继续开发 SFC 游戏,但是可以利用这个芯片来改造 SFC 游戏,读取额外的 PCM 格式音乐以及特殊格式的视频文件,音乐是无损格式,视频是 240×144,30 帧 / 秒,256 色。由于这个芯片只是起到扩展数据的作用,所以即便是没有 SFC-CD 装置也丝毫不影响运作,所有的视频解码和音频解码都由 SFC + MSU-1 来完成。这个跟 Mega-CD 和 PCE-CD 的原理不太一样,后两者除了提供光碟作为大容量存储以外还附带一定的处理能力。 ↩︎
严格来说,有的街机基板没有和框体绑定,在进行某些操作后可以更换游戏/ROM,这部分街机游戏的「载体」其实是搭载游戏 ROM 的芯片。 ↩︎
单就这部火纹而言,NDS 新纹章之谜中附带了新阿卡内亚战记,即这部 BS-X 作品的重制版。 ↩︎
感兴趣的话推荐游玩 Mega-CD 版,体验最佳。 ↩︎
为什么不买 PS5?没有真完全独占 + 已有 XSS。当时唯三想玩的(注意是 23 年 3 月):FF XVI、蜘蛛侠 2、FF VII 重生。现在回头看,16 坑了,7 重生跳票,我总不可能为了一个漫改入手 PS5。 ↩︎
为了更具代表性,这里我排除了由于 CE 6-8 倍速导致时长爆炸的一众开罗游戏。 ↩︎